綠色生活館

台灣綠悠遊

2000年開始,台灣宜蘭的武荖坑在每年的45月都會舉辦「綠色博覽會」(下稱「綠博」)。一年一度的綠博以「綠色概念的啟發」、「綠色知識的傳播」、「綠色技術的介紹」、「綠色產業的推廣」、「綠色政策的宣誓」為願景,並著重觀光、生態、教育、環保等理念,每年設不同主題。

003B 魚菜二

今年4月,「抱抱綠色推廣組」自費出走台灣參加綠博;希望學習綠色文化的社區教育工作,亦拓闊對環保、綠色的知識。行程中,巧遇「2015台北地球日」,透過參與「台北地球日‧綠色藝術市集」,我們了解台灣不同團體如何推動民眾關注、學習及參與綠色工作。讓我們跟大家分享這次旅程的得著吧!

請魚來種菜(綠博的「怡然聚落」)

在很多人眼中,魚是桌上佳餚,也是教人賞心悅目的夥伴,但在綠博的大型池塘魚菜共生系統、小型的生態瓶,魚還可以幫忙種菜。它的原理是以魚的魚鰓及糞便產生阿摩尼亞,水中的微生物將阿摩尼亞分解成為亞硝酸鹽,再轉化為硝酸鹽,被植物所利用。植物吸收了被微生物分解的養份,同時淨化水質,讓魚保持健康。

沒有可可豆的薄荷朱古力(綠博的「可食地景」)

義工姐姐讓我們同時摘下朱古力薄荷、甜菊葉,然後一同放進口中,感覺如在享用薄荷朱古力。甜菊葉含有天然甜味「甜菊素」,即使糖尿病人也能食用;它的甜度為蔗糖的200-300倍,但熱值僅為蔗糖的1/300。

004a單車西瓜汁(台北地球日的「大地旅人」)

小攤位擺放單車,單車末端卻放上「榨汁機」,讓大家體驗以踩單車推動榨汁機,把冰凍西瓜打成果汁,既美味又環保!

隨處可見的升級改造

台灣的綠色創意,不局限在綠博,在街頭隨處可見。

利用乾竹規劃空間、讓廁紙筒美化環境等;這些在生活小處的實踐,讓我們得到不少靈感!




綠色生活館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環境運動委員會 仁愛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