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生活館

甚麼才是「有益遊戲」?

筆者在過去十多年遊戲教育中,發現華人社會對 「高質素遊戲」和「有益遊戲」一般有以下誤解:

15

但事實並非如此,以遊戲工作(Playwork)理論而言,港人確實較傾向其功能和認知上的好處。

16相反,融洽理論和經驗兩者,無論幼兒丶青年丶成人及長者,對人類有益的好遊戲應該有以下特點:

1. 簡單就是快樂:無論是遊戲玩法丶內容及用具都是越簡單越好,令參加者容易明白,使當中取得更多操控玩法的空間。

2. 道具生活化:遊戲是非常生活化的人類行為,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。用一根羽毛或一張白紙玩的遊戲,有可能成為長者眼中最好玩的遊戲。不用大灑金錢於工具上, 甚至可以自己親手做。

3. 避免不必要的比拼:比賽或競爭性遊戲使參加者未能享受過程,得益亦大大減少,只將勝負結果看得太重。

4. 顧及全面發展:好遊戲必須顧及全人發展(社交丶體能、智能、創意和情緒發展);但巿面上的遊戲大多太著重智能一方面,其他發展都時常忽略了。

5. 避免遊戲功利化:玩遊戲最終目標並非只為學懂了甚麼和認識了甚麼,這種想法會減低遊戲的樂趣,同時亦阻礙參加者自主自導的行為發展。

6. 提供自控和創作的空間:遊戲設計者適合提供簡易的提示和物料給參加者,讓他們好好發揮。避免過度操控玩法和遊戲行為,尊重他們決定,相信他們的能力。

希望港媽、港爸嘗試穩守以上對「高質素遊戲」、「有益遊戲」的六項守則,讓你們跟孩子享受遊戲帶給人類的好處和樂趣。

圖、文:親子遊戲治療師陳潔玲




綠色生活館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環境運動委員會 仁愛堂